乐文小说网 > 天命玄鸟,华夏始焉 > 204.第204章 回长安

204.第204章 回长安


第204章  回长安

    据清风所说,黑松露在最初人是并不吃的,只是用来喂猪的。

    但是在一次大饥之年,山寨之中的村民因为饥饿难耐,尝试一下去吃黑松露,意外发现黑松露的味道还真不错!

    于是,便开始尝试着去吃黑松露了!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流逝,对黑松露的吃法也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于是逐渐形成了上山寻找黑松露的传统。

    “歆霓姐你看,这就是黑松露!”

    高大的树木耸入云霄,点点光斑落在松针落叶之上,松软非常。

    而不远处的清风突然向李歆霓招手,示意过去。

    李歆霓走过去一看,只见在清风面前的地上,她扒开了一大片的枯黄松针,露出了里面的黑色物体。

    “别看着黑松露丑,但是味道很好!”

    清风当即拔出几颗黑松露,放在了李歆霓手中。

    李歆霓低头看去,黑松露大概有大拇指大小,呈球形,今日中午自己吃的之所以成片状,应该是切好了。

    看着手中的黑松露其貌不扬,甚至还有一点丑陋的模样,李歆霓有些难以和今日中午那美味的黑松露相联系。

    就在李歆霓观察的片刻,清风已经发现了许多,腰间的竹篓中已经挖到了不少。

    想了想,李歆霓决定入乡随俗,也加入了寻找挖掘黑松露的行动。

    黑松露并不好寻找,它往往是藏在厚厚的针叶之下,即使生长出来,也不过是将厚厚的针叶顶的微微隆起,不仔细看依旧发现不了。

    但是即使如此,单单是李歆霓和清风两人寻找到的黑松露,也有了许多。

    回去之后,清风的家人坚持,也是对着李歆霓称赞不已,甚至主动讲李歆霓寻找到的黑松露处理一下,方便李歆霓带走。

    李歆霓连忙道:“我还要在此处打搅几日,而这些黑松露,就当是我付的房钱了,还请不要嫌少。”

    清风的家人一听,顿时表现出不悦的神色,直言道来者是客,岂能让客人付钱的说法?

    但是看到李歆霓的确不想带走这些黑松露,他们便说,这几天都为李歆霓用来做美食。

    至此,李歆霓才真正感受到村寨之中人的热情好客。

    一旁的清风不禁道:“最近几年,听我家中长辈说,朝廷对村子里的人非常好,而在曾经的大汉,虽然也不曾欺压我们,但是也不真正帮助我们……”

    听到清风的话,李歆霓沉默片刻,然后问道:“也就是说,是如今的大唐比大汉更好吗?”

    “没错!”

    看到清风点头,李歆霓并没有想太多。汉朝之时本就是面对外敌最多的朝代:匈奴、西域、百越、东瓯、夜郎、古滇国……

    而这些国家,已经不复存在了!

    基本都成了大汉疆域的一部分,而如今,也成了大唐疆域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而曾经的敌人,也成了大唐的百姓!

    如今的大唐,不过是享受了大汉的余荫!

    既然他们已经成了大唐的百姓,那又分什么敌友?

    只要愿意归附于大唐,自然会被当成大唐百姓去对待。

    接下来,李歆霓又在村寨之中停留了几天,而在七天之后,李歆霓准备离开了。

    清风十五六岁的年纪,这正是对外面憧憬的时刻,但是她也知道自己无法离去,而看到李歆霓的离去,心中也更加不舍。

    李歆霓并没有让太多的人相送,但是清风还是来了。

    “歆霓姐,不如再停留几日……”

    清风泫然欲泣,出声挽留。李歆霓的到来,满足了清风对外界的想象,而李歆霓的离去,似乎也让清风走出去的愿望远去了。

    “时间没有不散的宴席,即使最亲近之人,也会有分别的一天……”

    李歆霓看着哭泣的清风,这个肤色微黑但是性格开朗女孩,似乎也有自己的心事。

    “或许将来某一天,我们会在长安相遇……”

    李歆霓如此安慰。

    “对!我们会在长安相遇的!”

    然而,清风却露出了认真的表情,她认真的道:“将来我一定会去长安的,未来,我去长安去找歆霓姐!”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李歆霓点头,道:

    “到时,你去长安女宫找我,直接报我姓名即可!”

    “嗯嗯!”

    清风擦干眼中的泪水,看着李歆霓远去的背影,那似乎是身在大片之中人,想要走出去的梦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身后的村寨渐行渐远,在这大山之中,如此的山寨点缀其中,不过李歆霓并没有再次进入。

    只是行走在大山之中,欣赏自然风光,然后向村寨之中的人问路,便离开了。

    一路西去,李歆霓离开了群山,沿着原路返回,她打算回去了。

    “是时候回去了……”

    行走天下,似乎时间也过的很快,距离她离开长安城,已经过去了将近六年。

    公元637年,贞观七年。

    大唐兵马远征西域,再次获取了曾经前汉之辽阔疆域。

    盘踞在西域的突厥彻底覆灭,成为了历史尘埃。

    无比同时,大唐军队也北征草原,将盘亘在草原之上的突厥人同样击败,剩下的突厥人北逃,犹如曾经的匈奴人一般。

    同时,高丽国有不尊宗主国之嫌,唐皇下令斥责,高丽国更为不敬。

    公元638年,唐皇下令征讨高丽,同年秋,高丽国国王被国内臣子杀害,国内臣子开门投降,是时,高丽国除名!

    与此同时,唐皇于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,在北方草原设立瀚海都护府,在东北之地设立辽东都护府,在高丽国故地设立朝鲜都护府。

    一时间,大唐边境外敌皆亡,唯有吐蕃一国仍在!

    而大唐也变得更加强盛,百姓富足,商贾阜盛,人民安居乐业。

    似乎一个新的盛世即将到来。

    而李歆霓虽然是返回,倒也没有故地重游,走走停停,一路上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。

    李歆霓走走停停,一路上见到了天下百姓在朝廷的帮助之下,也少了卖儿鬻女之情况,普通百姓也能安稳的生活。

    但是,李歆霓却发现了一点。

    那便是各地皆有门阀的出现。

    无论门阀的大小,都会有相同的情况:

    资源的无限集中,资源的无限垄断!

    “门阀……”

    李歆霓皱眉,不知道这个情况该如何做。

    不得不请教神鸟。

    白止听到李歆霓的疑惑,心中也开始回忆原本历史上的门阀覆灭。

    最直接的原因,便是五代十国。

    只有战乱,才能覆灭门阀。

    毕竟,战乱的环境,军阀征讨,可不讲究什么律法,屠城灭门之事,时时发生。

    也在五代十国这个时期,门阀的土壤基本被铲除。

    不过,在唐朝,甚至是在原本历史之中的隋朝,统治者无不都和门阀世家做着斗争,而斗争最大的产物,便是——科举制!

    白止心中豁然开朗,汉时,汉武帝行征辟,亦或是从太学之中选拔人才。

    但是更多的,还是官员举荐。

    但是因为自己的缘故,如今的唐朝仍然是征辟制,因为没有了隋朝,也没有了科举制的形成。

    “那就实行科举制!”

    白止突然回答道。

    李歆霓陡然听到白止的回答,同时听到科举制这三个字,也有些疑惑。

    “什么是科举制?”

    “所谓科举制,便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!”

    “考试……是否是考核?”

    李歆霓顿时明白了。之前她在张氏学堂当先生时,也会时常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,然后进行因材施教,亦或是进行惩罚奖励。

    “没错!”

    白止回答,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改革,不仅需要官府来制定学生学习的内容,还需要定期举行科举考试,从最小的乡里、再到府县、再到郡省,再到国都长安,甚至是皇帝亲自监考,一级一级的举行科举考试……”

    “其中,不禁需要廉洁的官员充当考官,以防止出现科举舞弊,还需要大儒出题,亦或是诗词歌赋,亦或是经典古籍,亦或是时政治国,亦或是格物致知,亦或是天文历法……”

    白止大致诉说了一下,而李歆霓也听的非常认真。

    甚至一个字都不愿意漏掉。

    此时,李歆霓行走在一片山林之中,远远的看去,前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村子,还有炊烟袅袅升起。

    山道之中清风阵阵,吹拂在脸颊之上,犹如母亲的轻抚。

    李歆霓在一棵树下,寻了一个青石坐下,然后才再次问道:“如此,恐怕是一个庞大的改革才行,还需要皇帝的亲自干预,不然,很难推行!”

    李歆霓的言外之意,便是科举制的推行是冲着世家垄断了知识去的,而世家自然也能看出科举制的作用,必然会出手阻止。

    所以,推行科举制的时候,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。

    “没错!”

    白止也点头。

    李歆霓沉默片刻,然后才起身走进前方的村子。

    找了一个好心的人家借宿,李歆霓并没有急着入睡,而是取来随身携带的纸墨,将科举制的种种细节,都一一写下。

    如此,才和衣入眠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二日,李歆霓快速启程。

    接下来,她不再游山玩水,而是注重好赶路,她想尽快将这科举制给长安城的皇帝,让皇帝尽快适应。

    这件事,慢不得!

    因为此时的皇帝也算是开国皇帝,拥有无限委婉,更牢牢掌控全国大军,推动科举制的推行,将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
    而若是守成皇帝推行,收到的阻力无疑是巨大的。

    公元639年,李歆霓回到了长安城。

    站在长安城之外,望着恢宏威严的长安城,李歆霓心中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近十年的时间,再次回来,不知道曾经的一切是否发生改变?

    她看向长安城,却见长安城城门变得更加繁华,似乎比当初汉时更加繁荣。

    行人络绎不绝,车水马龙。全国各地的商贾行走在城外的官道之上,拥挤不堪。

    但是却也有士卒在负责疏通道路,防止阻塞。亦或是盯着每一个人,防止出现什么争斗。

    李歆霓面容美丽,容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,此时带着一个斗笠,身上穿着简单的褐色长裙,身后牵着一匹白马,手中持剑,与行走天下的侠客、士人没有任何不同。

    她缓缓走进长安城之中。却见长安城更加繁华。

    因为城中没有了东西二市之分,只至于街道两旁皆是售卖物品的小商小贩,繁华之中更带着热闹。

    李歆霓缓缓走着,同时也在欣赏着周围的一切。

    “长安城变得更加繁华了……”

    李歆霓不禁感叹,“看来世民的确是一个好皇帝……”

    或许这就是姐姐的担忧。在姐姐心目中,自己的弟弟永远的“不才”,而在弟弟的眼中,或许姐姐永远的“不美”。

    渐渐的,李歆霓来到了一处豪华的府邸之前,峥嵘轩峻的建筑挺拔,而在府邸牌匾之上,写着“永安公主府”五个字。

    “回家了……”

    李歆霓轻叹一口气,然后继续向前。

    “来者何人?!”

    永安公主府邸之前,负责看门的士卒看向靠近的李歆霓,然而,看向斗笠之下的面孔之时,那名士卒愣了愣。

    又连忙道:“还请姑娘稍候……”

    说罢,士卒连忙走进了府邸之中,片刻,一个二八年华的貌美女子走了出来,貌美女子行色匆匆,目光看向外面,瞬间就落在了李歆霓的身上。

    “歆霓姐……公主!”

    “见过永安公主!!”

    貌美女子微微失态,然后连忙躬身行礼,恭敬非常。

    李歆霓看向走出的貌美女子,稍稍回忆,然后看向貌美女子道:“你是安未央?”

    “是,是未央!”

    听此,李歆霓不禁失神,曾经从沙洲城带回来的小姑娘,十年的时间,已经长的如此大的!

    “今年伱多大了……”

    李歆霓下意识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歆霓姐,今年未央已经十九了!”

    说罢,安未央连忙告诉身旁的侍者侍女,“快通知下去,就说公主回来了!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周围的侍者侍女也是一脸欣喜,当即,整个永安公主府瞬间忙碌了起来。

    洗漱完毕的李歆霓坐在曾经的厅堂之中,看向外面,外面庭院花圃之中的红薯已经生长茂盛,显然,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。

    “十年未见,不知歆霓姐你去往了何处?”

    一旁,安未央看着李歆霓,目光之中带着欣喜,以及感叹,“十年过去,歆霓姐依旧如此美丽,似乎未曾变化……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lewenwuxs.com/3974/3974206/11110899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ewenwu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