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 >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> 第471章 初见水太凉

第471章 初见水太凉


虽然王文龙所著的《欧体楷书九十二法》卖的满天下都是,王文龙写的也是欧楷,但陈子贞这评论还真不是污蔑王文龙。

    欧阳询的楷书在普通人看来是严谨工整,但在真正有书法眼光的人看来却是奇侧险峻。因为欧阳询经常会把字体结构向着最极限的方向去写,故意改变字的重心倾向,接着又自己去将要歪倒的字给救回来,行家看写的好的欧体虽是楷书却能看出一身冷汗。而王文龙这笔欧体工整是工整了,却一点也不险,在普通人看起来字很漂亮,可是在行家看起来就是四不像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他的《欧体楷书九十二法》发行之后受到许多批评的原因。

    王文龙现在的书法还是在沈宜修指点之下又练了两年的结果,要不然他连写大字的功力都没有。

    陈子贞看着这么多商人找王文龙求字,心中自然忍不住酸气,暗暗想道:“读书人果然要出名,有了名气,字写得再普通也有人来求。”

    正当他心里泛酸的时候,王文龙已经写完八张大字,李如松连忙上前:“多谢建阳先生笔墨,些许润笔不成敬意。”

    他的仆人捧上一个朱漆盘,上面放了厚厚一沓盐引。

    明亡以后没有殉国的名士多了,但人家好歹还会入山归隐不仕清朝,钱谦益倒好,五月份弘光朝灭亡,同年秋,钱谦益就上京候用了。

    满满一沓至少有三百张,这就是二百多两银子。

    考虑到兵荒马乱的时节从南京去往北京的路上时间比较长,钱谦益得是剃完头就动身北上才行,稍迟疑一点都赶不上趟。

    钱谦益一愣,接着便是大喜,连忙拱手下拜:“原来是建阳先生当面,谦益有礼了。”

    对于钱谦益,王文龙的个人评价就是:才华过人的精致利己主义者。

    陈子贞作为学官本没有什么来钱的路子,而这一盘盐引就已经抵得上他一年俸禄了。

    这年头大明宝钞的货币信誉早就烂了,大额交易用白银又不方便,商人往往拿盐引直接当做钱币使用。

    王文龙写几个字就换来他一年俸禄,陈子贞怎能不惊讶?

    而这还没完,另外几位商人也都是不缺钱的主,个子送上了自己的润笔费,多的值一二百两,少的也有八十多两,王文龙就这么一会儿功夫靠给人写字便收入六百多两银子。

    他如此炫耀,旁边自然围满了听讲者。

    黄宗羲所说钱谦益“四海宗盟五十年”不是作假,当然这也和钱谦益太能活了有关系,钱谦益万历年间就在文坛上活跃,活到康熙年间才去世,跟他同时期活跃的名流都死了两茬了,他比别人多了多少研究时间,能不出成果吗?

    王文龙笑着对钱谦益拱手招呼:“幸会幸会,常听闻虞山先生钱受之的名字,在下王文龙。”

    王文龙受到商人如此追捧,在陈子贞看来已然不是因为一两个大商人喜欢王文龙的作品的原因,而是王文龙在整个商人阶级之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,虽然影响力还没有大到震耳欲聋的程度,但已经不由的陈子贞不把王文龙抬高看待了。

    众位商人心满意足的离开,陈子贞也和王文龙告别。

    这年头,在某阶级中有影响力就是读书人的实力根本,读书人早不一定要当官才能够受到重视了。

    “再有,以后若是王建阳有帖子投到院中,无论白天黑夜,第一时间要拿给我看。若我不在院,你们对王建阳的手下人也要好生伺候,立马派人送信与我。告诉门子役夫,王建阳派来的人,一律不许找他讨要开门钱!”

    从历史到诗词,从八股文到考据,从金石学到语言学,甚至是道经佛法,万历以后几乎所有有成果的研究方向钱谦益都有涉猎,而且都做到了一流水平。

    盐引是这年代官方发给商人的兑盐票据,大明的官盐由朝廷控制,商人只有拿着盐引才能够到产地去购买盐巴,贩运过程中也需要持有盐引才能够合法的过关。在大明的制度中只要能够贩到官盐就是挣钱买卖,说白了盐引就是大明的盐业国债,还是流通性超高的那种。

    直到李如松拉着王文龙到这青年面前说道:“这位就是钱受之了。”

    而钱谦益到京城之后也没捞到什么大官,只被满清封了个礼部右侍郎,做点秘书工作。而且此君在满清朝廷内都被看不起,自己没几个月就干不下去,乞疾回乡了。等到他几年后牵扯入抗清大案,在满清的仕途彻底无望,钱谦益便又跑去和南明联络,成为暗中反清复明的义士。

    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,正在花厅中央大谈考据学,掰着手指头数宋代以来的金石学名家,此人口才极好,将金石学的发展历程讲得头头是道,连王文龙也不禁暗暗侧目。

    他在道德上十分抽象,同时文才也实在惊人。

    李如松这江南第一药商的宴会直接召集了四十多号人,一半以上都是儒生,众人互称字号,若不说举办者是李如松,王文龙还以为是哪个文社的聚会呢,商人都成为陪衬了。

    王文龙一进入正厅就被李如松热情地拉住,四处介绍。

    钱谦益这一拜,众人的目光都向王文龙看来。

    就比如东林书院的顾宪成、高攀龙,东林七子全都没有了官身,但人家有对江南士绅阶级的影响力,哪个当官的敢去得罪他们?

    这年头天下只有读书人才有影响舆论的能力,各个阶级想要在天下发声,不追捧读书人是不行的,大商人、大地主、大军阀,包括大太监,只要是想要有点作为的人物,无人不捧名士。

    到场的人物除了江南第一大药商李家之外,还有不少王文龙于历史之中记得的人物:徽州大书商汪廷讷,名士程伯书等。

    王文龙进门后十分低调,只是跟着李如松一起去拜会其他来客,一时倒没引起场中哄动,一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王文龙到来,二则是因为场中正有一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

    回去路上陈子贞一直没说话,等回到督学察院他才连忙叫来陈指南吩咐说道:“快去把那冯从愆的经历查出来,好生查查他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陈子贞直接呆了。

    所谓南明亡以后柳如是劝钱谦益跳水殉国,钱谦益表示“水太凉”的段子,柳如是没讲过,钱谦益也没讲过,即使真有发生,也传不出去。“降清剃头头皮痒,殉国犹豫水太凉”等故事多半是后人编造专门用来揶揄钱谦益的。但就钱谦益在历史上办的那点事,也的确配得上这两个段子中的嘲讽。

    也是因为如此,王文龙来到李如松的宴会时,便为李如松的宴会场面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一张准贩二百斤盐的“小引”市面价值约等于四钱银子,而李如松奉上的是“大引”,一张市价六钱多银子。

    王文龙恍然大悟,怪不得此君能把金石学历史讲的如此清楚,原来是钱谦益呀。

    很快有人惊呼:“王建阳到了?”“建阳公在哪里?”

    王文龙的影响力不是作假,大家知道他出现,直接在宴会场中引起了一阵轰动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lewenwuxs.com/3974/3974192/11110623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ewenwu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xs.com